作者:战空空
帕米尔杏花。
“帕米尔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公元7世纪中国佛教信徒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
帕米尔这个多山地区是中亚细亚高原体系的核心。当地人把这个地区叫做班伊邓亚,意思是“世界屋脊”。
而帕米尔这个词是用来指这个地区的那些河谷。这片高原三面为高山环抱,只有在西南角上没有山峦屏障,地势突然下落到喷赤河谷。”


关于路线:
DAY1,喀什-白沙湖-卡拉库里湖-塔什库尔干
DAY2,塔什库尔干-红旗拉普口岸-塔什库尔干-金草滩-托格伦夏村-塔什库尔干
DAY3,塔什库尔干-班迪尔乡-瓦恰乡-库克西鲁克乡
DAY4,库克西鲁克乡-塔尔乡-大同乡
DAY5,大同乡-塔什库尔干-喀什



TIPS
1.杏花花期在一周左右,每年3月底至4月初开放,最好的时间大概是清明节左右。
2.塔什库尔干海拔3100米,红旗拉普口岸海拔4700米,注意高原反应。
3.去塔什库尔干需要办理边防证。边防证可在户口所在地办理也可以在喀什办理。
最新消息,喀什办理边防证的地址迁到市区了,具体地址:科技馆行政服务大厅1楼。(工作日办理)
周末仍在原地址办理。办理时间(上午10点-1点,下午2点-4点)
4.喀什老城夜市有很多好吃的。
5.塔什库尔干一品牦牛火锅值得推荐。
6.去乡下看杏花的路况不太好,建议驾驶越野车并且检查轮胎及备胎。


DAY1,我生活在了我的远方

2017年春,杏树刚发芽,曾跟我一起去过无人区的小伙伴带着广州烧鹅飞跃8个小时来到喀什,准备跟我奔赴一场最遥远的寻花之旅。
单程6200公里,这并不是阻挡我们见面的距离。
让我带你们去我所生活的远方吧。朋友们。

去年刚修好的国道314,这是中巴友谊之路,这条路的终点在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


离开喀什,便进山了。路两边是上帝的陶艺展示区。五彩的山体千沟万壑,这是南疆的山,没有一棵树可以遮挡它的色彩,就像南疆的人,从不拐弯抹角。

我曾在塔吉克人家做客,被他们用最好的食物招待,我想,即使是再蛮夷暴戾之地,也
有他柔软的居民,他们耕作自己的生活,像太阳一样坦荡。
关于对危险的预判,我想这是每个旅行者的必备技能,如果要选择,就要能承担后果。


第三次集体下车刷身份证,车也被检查数次,一方面不可忽视形势紧张,一方面觉得这样也算相对安全。
要管理这么大个国家也是辛苦,只能理解。

翻过一座山口,就被碧蓝的湖水吸引了,远处是被风吹来的沙子,风是温柔的雕塑者,这座沙山就如绸缎般丝滑,让人想象着触摸它时的触感。

这里名叫白沙湖,是进入帕米尔高原的第一座湖泊。

而我却对曾经的一条路很感兴趣,那是一条被水淹没了一大半的老路,我征询小伙伴的意见,开车下道,一直走到这条老路的尽头。
我猜想那群跟着导航掉进湖里的人,一定也跟我一样,非要让车轮浸湿在水里吧。

湖水拍打我的鞋,也拍打着车的脚,这是一双能带你去很多地方的脚,是一步一步驮着你奔向远方的脚,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脚。
有了这双脚的保护,单车出行任何路况都不用担心。

而对于刚拿到驾照就混迹于各种越野圈子的人来说,深知这双脚对于我们远征的重要性,在川西不知名的小山沟里,在川藏线上,在无人区里,无数次感恩这四只脚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感。
而这一次寻花之旅,由于塔莎古道(也就是新疆丙察察)路况比较差,特意换了四只新脚,一路向前就不畏艰险了。

天气转阴,我们继续前进。

有位拍纪录片的摄影师告诉我,高原的天气多变,也许你等半个小时,云就会散开,天气好转。

然而我们到达卡拉库里湖的时候,天气仍然阴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湖边走一走。

从小路直接开到湖边,对于常年混迹越野圈的女汉子来说,so easy。


湖边还有厚厚的冰,慕士塔格和公格尔峰都隐藏在云层之下,从露出的峰体来看,他们仍然坚毅的守护着卡湖。
等到5月天气回暖,太阳就会让湖水从回大地。

而现在这大片的冰对我们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广东的朋友立刻拿出了烧鹅,放在这天然的冰箱了,
希望他们大老远带来的美食可以等到我们享用的时候。

虽然已在塔县待了半年,但高原真的是每一季都有不同的风景。看着现在的卡湖,回想起它夏天样子,觉得真满足。
天黑之前到达塔县,我大概就是选择了中国内陆最遥远的地方居住吧,奔波两天,终于来到我的空岛,看着球赛吃着烧鹅,三五朋友兴致盎然,聊天到深夜。

DAY2,美景通常都在小路上。


今天本来准备去红其拉甫口岸,无奈口岸关闭,但大家都是旅行给我什么我就享受什么的性格,虽然去不了国门,但并不影响大家去国门的路上看风景。
还没走出县城,就被一处雪山的倒影迷得神魂颠倒,天气晴好,我们这群大自然的迷恋者,用镜头,用欢呼,用狂热在记录这一切。

国道314,从喀什开始,一直到巴基斯坦的塔科特,这一段称之为喀喇昆仑公路,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之一。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端,地质情况极为复杂,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积雪、积冰、地震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沿途路面和桥梁设施经常遭到破坏,当初为修建这条公路,中巴双方都有多名烈士牺牲。他们的烈士林园就在巴基斯坦靠近中国边境的小城吉尔吉特。
几天前刚下过一场雪,对于广东人来说,满眼的雪就是他们的G点,于是我们车里自带节奏,一路欢歌。直到看见瓦罕走廊这块路牌。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瓦罕走廊历史上曾是中国领土,玄奘取经曾从此路过,“丝绸之路”也为她增添了不少历史风采。
虽然现在瓦罕走廊并没有全段对游客开放,但我们却对这一条路充满好奇。我们的原则是,要有探险精神,当然也要遵守法律。所以先走进去,能走多远是多远,不强求。

一转入小道,我感觉轮胎都高兴的跳起了舞,一小段搓板路,一小段碎石路,忽而走进雪山深处,听见轮胎压在雪上那清脆的吱吱声,在雪白的地上留下一条来过的印记。
在冰雪路段缓慢前行,看四周白茫茫的一片,路过一群塔吉克人,热情的打招呼。被美景迷得走不动路,就停车熄火,下来跟雪地零距离接触。
打趣前年广州堆的那个迷你雪人,如果在这里,清明上河图都有了。


小溪边有一些融雪,又被大自然的另一位艺术家塑了形,就像微缩版的南极一样,加之这一片意味深长的蓝天,我想我确实缺氧了。
美景都藏在小路上,这时候,一辆越野车和四只粗矿的大脚就是带我们去看美景的利器。


顺利回到大路,返回县城,见天色还早,便去了县城对面的村子,这是看金草滩最好的地方。正值落日时分,虽然是冬季草场,被夕阳一照,也是一派温暖的景象。一地碎金,橙黄的草滩,几只白帐篷,寥寥炊烟。远处雪山巍峨,近处小溪流淌,无论怎么构图,都是一副完美的画卷。


回家的路上,先是看见云变成了天使的翅膀,然后又变成一只海豚。
善良的人们,云会变成海豚亲吻你的脸。

DAY3,在旅行的路上学会生活。

今天我们就要去塔吉克的乡下看杏花了,每年春季,巨大而古老的杏树在贫瘠的峡谷里肆意盛放,粉白的花朵装点着村落,没有人会不爱这番景象。
我们此行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冲着这千树万树的杏花而去。

从塔县往喀什方向走十几公里,过了检查站往班迪尔方向,就是去乡下的路了。
山路很窄,多处落石滑坡,朋友们不禁感叹这是用生命在探索啊。想想以前的318,想想以前的丙察察,即使路况再差,也阻挡不了人们想去探索秘境的热情。
而大把事实告诉我们,路况跟美景成反比,路越烂的地方景越美。


到达下板地水库,曾经这下面的村子是塔吉克的文化中心,居住了许多塔吉克人,因为要建水库,不得不把全村的人迁移,水位低的时候,还能看到曾经出土过干尸的墓地。
我们又一次按耐不住,离开主路,把车开到水边,支起桌椅,煮一杯咖啡,享受着阳光和风。


因为有太多时间行走在路上,我更懂得了如何在旅行的路上学会生活。
旅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它会带给你新的感悟,你也会在旅行的路上成长。
你的那双走过许多路的脚,终会变成你所引以为傲的印章,记下你的经历和成长。


这个时间的下板地水库,虽然水不多,但无风的水面正好倒映出雪山。
朋友已经走近水边,我站在上面,看她像一个小不点一样在这巨大的画面里,于是我写下一段话,
你会被什么感动?
是大自然下的渺小,还是天地之间的感情。
你为什么而行走?
是对未来的憧憬,还是对已知的感恩。
两年前那个要把生命浪费在美好事物上的姑娘,
感谢她还在路上。



路过一户人家,被主人邀请进屋喝茶,临走拍照留念,下次再来,便带着照片一起来,乡下的塔吉克人喜欢拍照,如果你们能记住把好照片洗出来带给他们,他们会更开心。

从班迪尔到瓦恰的路上,有我们发现的一处自然景观,我给它取名:塔什库尔干狮身人面像群。
在某一个特定的点看远处的雅丹地貌的山体,非常神似狮身人面像,又一次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


在从小路绕到对面山上,看整个瓦恰乡,更为震撼。
瓦恰乡是塔县周围最为开阔的一个乡,帕米尔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公元7世纪中国佛教信徒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帕米尔这个多山地区是中亚细亚高原体系的核心。当地人把这个地区叫做班伊邓亚,意思是“世界屋脊”。而帕米尔这个词是用来指这个地区的那些河谷。这片高原三面为高山环抱,只有在西南角上没有山峦屏障,地势突然下落到喷赤河谷。公元399年,僧人法显从长安沿着早已形成的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法显在书中描述经历葱岭(帕米尔高原)这一段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再次返回水库,接下来全程颠簸的烂路,这段路比较难走,但我们这双越野的脚,倒是轻松完成了任务。
今年天冷,杏花开得比较晚,但是在这荒凉的山谷里开满了杏花,古老的杏树在山谷里绽放,远处雪山,近处粉白花瓣,让人迷失其中。
有的地方,会因为喜欢而一去再去,这一点也不奇怪。


住宿家的小姑娘有一双明眸,在大风的天气里跟她一起玩气球,找回了遗失已久的童真。
小孩总有花不完的精力,我们也被感染,笑声飘荡进山谷里的风中。
DAY4,数不尽的杏花村


今天一早便离开库科西鲁克,继续往山里走。
这一条,就是著名的塔莎古道,去年我多次行走在这条路上,仿佛对烂路上的石子和灰尘都多了一些熟悉的好感。

山边的杏花已有悉数开放,虽然天气并不太好,但仍然不影响我们去观赏这些神秘古老的杏树。
我想,我就是喜欢这些古树,他们粗壮,枝丫繁多,树干扭曲着向上生长,每一颗树干上的纹路,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这是从远古一直站在今时的老者在用自己的身体向你诉说他的经历。

我正在研究这些老树,而一位老人就这样进入我的视线。
一般乡下的老人见到你会问几个问题:1.结婚了没有。2.巴郎子(男孩)有没有。
他们都关心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都没有,我还小。

爷爷多的汉语就不会说了,我们尴尬的对望了许久,我举起相机要给它拍照,他本来准备去羊圈喂他的牲口,见我拍照,立刻扔掉了自己手上袋子,站得笔直。
虽然对于拍摄者来说,他极不自然的配合让我们更难拍摄,但想想他很少被拍,这是他对自己也是对拍照人的尊重,又一张可以给他留作纪念的照片诞生了。


塔尔乡是我平时最喜欢来的地方,这里一共有5个村子,除了欧罗巴人种,还有土库曼斯坦人种,也有吉尔吉斯人种,他们是说维语的塔吉克人,有的孩子红头发小雀斑,特别可爱。

每个村子都有很多古老的房屋,基本没有被破坏,村里石头土墙别有风味。
一位奶奶正好爬在墙头,就像一位麻豆。我使劲为奶奶拍照,然后给她看照片。
本来以为奶奶会很高兴,结果她看了照片后一脸愁容,后来就难过的哭起来了。
因为语言不通不知道奶奶怎么突然就难过起来了,后来猜想,奶奶可能许久没有照过镜子,突然看到画面中自己的老态,觉得岁月蹉跎,皓首苍颜,好像一夜就到了迟暮之年,顿生伤感之情。


大山深处的村子里的人更为纯粹,语言不通仍然会用笑容邀请你进家里,馕和奶茶对所有到访的客人都一视同仁,塔尔乡盛产核桃,临走之时,主人家非要我们拿点核桃走,我们不好意思的拿了几颗意思一下,可这对于淳朴的乡下人来说就不对了。抓起一把就往我们包里装,把满满一盘都塞给我们才罢休。
我已经被这样的热情感动过无数次了,倒是她们第一次来的人,真的很难理解怎么会让陌生人进自己的屋,还对陌生人这么好。
我说,听别人讲再多次都不如自己亲眼所见一次。



我们就在这一个又一个杏花村中前行,山间土屋,杏花树,流淌的碧蓝河水在山谷间交相辉映。虽然帕米尔高原的山不像云贵高原的山那样植被丰富,但越是荒凉的地方色彩对比越是强烈,这样激烈的冲突更具有戏剧效果。
看杏花还未盛开,就没有去比较出名的大同乡,原路返回塔县,一路我一个人开得特别带感,发自骨子里的喜欢烂路,也真是印证了以前调侃自己的话:
我上辈子一定是折翼的拉力赛选手。


DAY5,一场雪后,大地温柔。

今天把朋友们送回喀什,这场旅行就要结束了。
大家都舍不得走,一路看着蓝天白云眼睛都不敢多眨,生怕少看一眼。
关于美景每个人的定义都不相同,有的喜欢小桥流水,有的喜欢一望无际,有的喜欢江南水乡,有的喜欢塞外戈壁。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我看着这样光秃秃的山会觉得美呢。那大概就是自己心头真实所好吧。好在我所交往的朋友,物以类聚,看着他们对这样的大山一个劲儿的高呼好美啊,也觉得挺满足。

翻过苏巴什达坂,下过雪的大地以一种全新的模样出现在我们面前。雪是最好的涂料,深深浅浅的让山的轮廓变得更为生动。当你看山不是山而是画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慕士塔格仍然伴随左右,草原上厚厚一层雪,牦牛在这雪中对比强烈,又是随手一拍都是大片的地方。

越靠近喀什海拔越低,天气越热,走着走着,看见路边的杏花已经盛开,窜进花丛中。
维吾尔人真聪明,又会做生意又会选住的地儿,这里瓜果蔬菜大米什么都能种。
到喀什,除了去古城感受一下维吾尔老建筑的魅力以外,对于吃货来说,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去夜市逛吃逛吃了。
牛头肉羊蹄烤肉烤蛋炸鱼拉面馄饨羊肺子羊奶冰激凌....美食多到数不过来。
我们决定看谁家小哥长得帅就去谁家吃,一圈下来,差点撑死。
看着广东的朋友带着两个特大的馕上飞机,也觉得她们对新疆美食是真爱了。

春天看花,夏天吃瓜,秋天赏叶,冬天观雪,如果没有暴恐问题,新疆真的是一个一年四季都值得来玩的地方。
最后,希望世界和平,不要惊扰美景。
文章评论